大同装饰画价格联盟

生活的甜头,投入了才懂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旅行之前,先来看旅行攻略

赵女士五一假期给京城某著名烤鸭店打电话预定餐位,店员告诉她:很抱歉,不能预订,现场已经排到119号了。当时是下午4点。

北京烤鸭好吃,不好做。

“从制胚到烤制,基本掌握就得十年八年。”白永明说。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烤鸭技艺第20代传承人。

“谢谢那些磨人的经历”

从1978年学艺到现在,白永明从事焖炉烤鸭烹制整整40年。

焖炉烤鸭工艺复杂,七八十年代的烤鸭店没有配置温度计,屠宰褪鸭毛时的水温全是用手试出来的。按师傅的规矩,褪鸭毛一定要用58摄氏度的水,多一度少一度都不行。“手摸三下,第四下不敢摸了,温度就到了。”为了准确拿捏水的温度,白永明的手几乎每天都被烫掉皮。

两年后,他从师傅手中接过了烤鸭店的担子,两年时间太短,他心里知道:还得学。白永明极其投入,捧着书本上班学、下班学,有时在家学到大半夜,困得不行就到马路上转一转,回来接着学。在最紧张、压力最大的时候,他从没在深夜1点半前睡过觉,经常看书到天亮。另一方面,他把需要记的内容先录音,一边干活一边听。休息时,白永明自费试吃京城百余家餐馆的烤鸭,随手记录心得,竟写了9本之多。

▲白永明向徒弟讲解烤鸭技艺。(画面来自《北京您早》)

早在1988年,北京市第一届烤鸭大赛上,年轻的白永明就拿下全场金奖。“现在来看,那时候也就是学到了一个皮毛。”白永明回忆起这段历史时,冷静而谦逊。投入烤鸭技艺40年,他最想对自己经历过的“折磨”说声谢谢。

“遗产”两个字听着很不是滋味

还是1978年,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年轻的杭州人宋志明跟着西湖绸伞创始人之一的竹振斐学做西湖绸伞。

“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说的就是有近90年历史的西湖绸伞。伞骨的竹子必须用直径五六厘米的淡竹,伞面必须是杭州丝绸,前后需历经20道工序完成,它代表了原汁原味的杭州文化。

宋志明称年少学徒时光为“8角头”——因为日工资是8毛钱。当时要求的业绩指标是一人一天一把伞。为了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学徒们经常流水线来完成一把绸伞的制作,这样一来,很多人只是精通其中几个步骤。

只有宋志明从头到尾都会,但这也花了他20年时间。

当年的宋志明常常白天在外面跑业务,晚上回来加班做伞,如此才能保证一天一把伞的进度。“加班加点最疯狂的时候通宵也有。”他说,夜色里师父做伞时专注的神情对自己影响很大。

一晃,宋志明已经投入了40年去做同一件事。

▲宋志明所做的西湖绸伞(来自腾讯视频)

曾经的西湖绸伞是紧俏货,中外游客都喜欢,甚至出口东欧。但2003年后,随着成本上涨、仿制品的出现,西湖绸伞的销量开始下滑,有时候一年也没有一笔订单。“我一直没有想放弃,毕竟投入这么多年,还是有感情的。”宋志明说,“为了把它撑起来,我不得不做些其他工艺品生产和销售,用赚的钱来‘养’西湖绸伞。”

2008年,他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宋志明高兴之余有点低落:“‘遗产’两个字听着很不是滋味,不能让这门技艺断在我手里。”

“最宝贵的天分是耐性”

2018年春节,何鹏飞亲自上门给徒弟拜年。

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剔犀”(云雕)市级传承人。照惯例,应该是徒弟们登门向他这个师傅拜年。但今年他坐不住了,他怕徒弟吃不了苦、耐不住清贫前来辞行,所以他先一步登门,殷切拜托徒弟“今年不要走”

何鹏飞自7岁起就跟着父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俊明学习绛州剔犀技艺。

剔犀工艺并不复杂,但必须完全以手工完成。在胎骨上有规律地交替涂抹100至200层黑红两色的大漆,再用剔刀在漆面雕刻出云钩、剑环、卷草等中国传统图案,刀口的断面显露出规则流畅的黑红漆层,与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极其相似,由此得名“剔犀”。

熬漆是第一步。通过高温和不断的搅拌,去除生漆中的水分和杂质,使大漆转变成透亮的棕红色熟漆,以增韧性。这个过程会反复数次,由两人分别把它固定在手搅架上,向相反方向用力旋转,才可得到丝滑如绸缎一般的大漆。

▲何鹏飞以剔犀技艺制作的漆器。(画面来自于CCTV10科教频道2017年6月20日《探索发现》节目)

小到一枚棋子,也需要一年时间方成器,丝毫不能取巧。央视评论说,这门技艺中,最宝贵的天分是耐性,最高昂的成本是时间。

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致敬“投入者”

假期后的第一天,我们致敬每一个“投入者”,特别是各地独有文化技艺的投入者。譬如天津的相声、上海的独角戏、江苏的评弹、东北的秧歌;还有福建的咏春拳、安徽的豆腐宴、湖南的纸扎、陕西的皮影戏;鲜为人知的如吉林的鱼皮画、宁夏的砖雕与澳门的神像雕刻。

这些技艺工匠的默默坚守,让中华文明的血脉得以存续,让曾经的传奇在当代绽放。每一次靠近,就越能体会他们的人生。

我们中的很多人生活着,却没有全心投入。在“投入者”面前,他们的生活显得三心二意、满是羁绊,很少用百分百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件事。我们会花15秒的时间看一条短视频,花3分钟扫完一篇文章,花20分钟“吃鸡”,花1个小时健身,花2个小时开会……但我们会花1年做什么事?如果是3年、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呢?

你敢投入这么长时间吗?或者说,有什么值得你投入这么长时间吗?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告诫世人: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情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采访过许多“投入者”,终于发现,他们的人生启示异常清晰: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幸福就会降临;越投入,越幸福。

为此,我们联合5月6日即将满4周岁的爱钱进投资APP,整理了全国各地的特色技艺,邀请你们点击阅读原文,为它们打call。你的一个微小举动,就能让老乡经年累月的投入,被十几亿人看到。

而我们的热切生活,也不妨从下一秒开始投入体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