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装饰画价格联盟

父亲节|丝绸之路谱写父女情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世间有一种爱,汗水最多泪水最少--这就是“父爱”。父爱如山,浑厚深沉,不轻易流露,他如山一般伟岸,如山一般博大,如山一般深沉!
一一 祝愿全天下的父亲们,节日快乐! 

说起父亲,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戏曲对于父亲有着特别的表达,潮剧关于父亲的剧目也是多样多式,在临近父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重温潮剧中的父亲形象。 

 




《英  娘 

丝绸之路谱写父女情 

 



潮剧《丝路花雨》创作于上世纪界八十年代初,由原澄海县潮剧团编剧“宋麟锵先生”根据同名舞剧移植改编的剧目,他立意新颖,人物鲜明,情节动人,唱词优美。原澄海县潮剧团的作曲家“林立勤先生”是潮剧作曲创新立异的领头羊,他在《丝路花雨》中以“月儿高”和“春江花月夜”为素材,谱出一曲曲优美动听的唱腔,让观众余音绕梁。英娘的服装设计按照舞剧的服装基础上进行改良,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享受,美轮美奂的结合剧情舞蹈设计,在潮剧舞台上惊艳登场,将观众带回千年前的古敦煌。 

潮剧《丝路花雨》以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为题材,以和平友谊,父女亲情为主题,通过敦煌画工神笔张远和女儿英娘和波斯商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故事,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形象的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歌颂了劳动人民创造敦煌文化的光辉艺术形象和中外人民友谊源远流长的故事。





沙漠风波


故事开始第一场,张远带其女儿英娘骑着骆驼双双驰骋沙漠之上,一路上观欣西域美景喜气洋洋,“西域美景看不完,冉冉晓日照戈壁,茫茫荒漠沐金光,魏蛾雪山立天际,婉蜒长域影续断,干河涸堅沙如斗,红柳罗麻色似丹”。通过父女的对唱,通过这如诗似画的唱词,描绘出一幅幅丝绸之路壮丽的自然风景,让观众产生无限的遐想,领略丝绸之路的壮丽风景。 

父女路过沙漠时,发现了一位波斯少年,张远救起了快要昏死过去的波斯少年伊安斯,伊安斯的父亲伊努思赶到,伊努思为了报答救子深恩,相赠琵琶,张远把葫芦清水赠于伊努思,互结友谊,挥手送别。但天有不测风云,张远的女儿英娘却被路霸窦虎抢走,第一场就此落幕。

第一场中有第二段唱段非常有亮点,即是父女游西域的对唱和张远与伊努思那段“山连水来水来连山”,这二段对唱,音乐完全是脱离传统潮剧的东西,注入了全新艺术血脉,唱腔也脱离了传统唱法,全方面融入歌唱唱法相结合,但蔡植群独特的唱腔非常巧妙,这二段对唱,他的确脱离了与已往的男小生传统唱法,融入了歌唱的成份,但不管他怎么唱,传统韵味依旧浓郁,形成一种独特的唱腔“雅”,但这种“雅”不是脱离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于融入,使后者难以逾越这种唱腔。 



父女诉别


进入第三场,英娘遇救之后,神笔张远失去灵感画不了敦煌壁画上的伎乐女神,英娘以“背弹琵琶”舞姿为张远寻找出灵感,张远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了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市曹看中英娘美色,想把英娘招进官府当舞伎,占为己有。情急之下,伊留斯想出一计,将英娘乔装打扮逃往波斯,张远为了不使女儿身陷火坑,让英娘随伊努斯逃往波斯。市曹得知英娘逃走,一恕之下令罚张远终身劳役,带罪画窟。

这一场是全剧的重头戏,英娘“反弹琵琶”的优美的舞姿与传统潮剧融合,碰撞出一种“典雅大气”的烟花,通过婀娜的舞姿展现敦煌壁画的博大深远,优美的色彩诠释着中国丰富的文化。更难能可贵的是编导大胆尝试将西方芭蕾舞和我国民间舞蹈进行了与戏曲巧妙的融合,显示出了该剧巨大的创造力,很难想象,这是八十年代所大敢的创新尝试,放在今天,同样也是潮剧一次大胆地创新,但时间证明,潮剧《丝路花雨》的创新,是非常成功的,无可非议。 

“父女痛别”这一段唱段中,不管听了多少篇,依旧觉得非常好听,这种“亲情流露”感人至深。林丽玲的唱腔在这一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只想膝下奉甘旨,谁知顷刻又别离”这段唱腔中,质朴自然,声腔自成方圆,独具韵致。一句念白“爹爹”处理含蓄细腻,表达出了难以割舍的亲情,而蔡植群在这段唱腔中,显得更为深沉,稳重,哀切,表露出了张远与女儿英娘难舍的父女感情,无论是在哪一个场景,哪怕是一瞥一笑,一个拥抱,一个动作,一句称呼……都可以深深的感受到“父爱”,正如我们所说的“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父亲用今世的生命去呵护她”。痛别女儿,张远内心无比痛苦,双手套上镣铐,带罪画窟,他心怀不平,面对恶势力,作为一位平民画师,他无力反抗,只能任凭命运安排。
“一场灾祸从天降,万丈怒火烧胸间,望洞外,夕阳惨淡,西风紧,黄沙漫卷,忍看狐鼠闹白昼,怒听镣铐响叮当,目断云天愤难诉,心随爱女向远方”第三场结尾张远这一段唱,加上后台帮声大气磅礴格外动听,蔡植群把张远内心思想斗争的“怒”“恨”“悲”“怨”用唱腔渲染得淋漓尽致。 



一波三折


进入第六场,阳关外,烽燧下,英娘随波斯商队回敦煌会见父亲,市曹唆使强盗窦虎拦截波斯商队。张远得知喜讯,赶来阳关外迎接女儿,谁料看见市曹带着同伙企图杀害波斯商队,情急之下,张远点燃火台呼救,谁料遭到歹人射杀,父女相见,却生死诀别,一腔热血洒在丝绸之路上。张远临终能见到女儿英娘安然无恙,此生无憾,不朽之魂长眠在丝绸古道上。 

 “万里寻亲回国来,孰料平地起祸灾,泪雨洗面悲难忍,万把利刀刺心怀,爹爹啊,女儿落地亲娘丧,是你抚育儿长大,深恩似海未报答,怎忍见你赴泉台,爹爹啊,爹爹啊……”郑莎这段曲完成得非常完美,几近绝唱。这一段唱是英娘日月盼望能早日见到自己的父亲,当父女真的相逢之时,却是生死诀别,通过这段唱腔,郑莎表露出了英娘绝望悲痛的内心情感,郑莎的唱腔既传统又新颖,其中包含着她个人的艺术创造,也渗透着对人物诠释所付出的心血。郑莎所塑造的的“英娘”,表演更为细腻内涵,唱腔就更不用怎么说了,郑莎的唱腔是大众所公认的“好”,她的活五曲不仅动听,也使人物悲欢离合的感染力大大增强,这一段就是最好的体现出她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不由为之动容。

神笔张远与女儿英娘在剧中的离散、相遇、再次分离、相聚死别,通过戏曲的“手段”向我们谱写出一段最深情的父女情。 

张远是一位称职的父亲,正如我们常说的“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父亲的小棉袄”,张远一生从事壁画事业,即使后来女儿的不幸给他带来巨大的打击,他的初衷不变,一如既往。他知道,那是他和女儿的生活。通过“张远”何尝又不是反映了现在社会最低层老百姓的生活处境。 

对于大部分男孩子来说都有“不恋家”的想法,曾经我也是个不恋家的男孩子,以前我对“家”和“父爱”的概念比较模糊了,有关它遥远的记忆,也已经被时间稀释成马赛克了。当我反复一遍一遍地看完《丝路花雨》之后,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的生活轨道变了,与父亲的沟通便多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我对“家”和“父爱”的渴望突然间变得那么的强烈,通过该剧,我从侧通真正读懂“父爱”,深刻理解父亲繁重压力和为了子女的任劳任怨。 

 

  视频剪辑|江炜楠;编辑|江嘉维

投稿及合作 | 1433133347@qq.com

出品 | 「潮剧戏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