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装饰画价格联盟

【私人订制】探寻河西,逐梦敦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探寻河西,逐梦敦煌】


大明万历三十年秋,葡萄牙传教士鄂本笃从印度北部的亚格拉城出发寻找“契丹”。三年后,鄂本笃抵达肃州卫城。自嘉峪关“封闭”以来,;没有许可,他不得不在肃州卫盘桓。又过了两年,鄂本笃终于见到北京来的接应人。然而,此时的鄂本笃重病缠身,生命将终,北京只能是永远不可到达的梦境。相比丝绸之路繁荣时期的僧侣,安世高、支娄迦谶、鸠摩罗什、跋陀罗、实叉难陀、善无畏等人,鄂本笃生不逢时,止步于河西走廊的北端。





自霍去病北却匈奴,汉武帝开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至隋炀帝西巡乌鞘岭,元世祖囊有别失八里、哈密力,河西走廊一直都是帝国着力经营的地区。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莫贺延碛,南北两山相夹,是东亚与中亚、南亚、欧洲交通最便捷安全的孔道。往来河西走廊的,不仅有来自西域、印度的和尚,还有粟特、波斯、大食等国的商人;他们随身携带的,也不仅只是佛像,还有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的经典和圣物。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更熟悉朱士行、法显、玄奘、义净等渴求知识的本土和尚。



除了商人和尚,另外一些人也经常穿过河西走廊,但绝大部分人的名字已被掩埋在黄沙之下。他们是天子的使臣、朝廷的官员,以及戍卫城寨的将士。正是有他们保障着道路畅通,从金城兰州到敦煌,沿途都能听到喧闹的叫卖声、虔敬的诵经声。因为大漠戈壁气候干燥降雨稀少,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很容易就能找到。



其实,远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前数千年,伴随着人类族群的迁徙,发生在河西走廊上的文化交流便已发生。惟年深代远,史乘不备,全部面貌已难勾画。佛法东传以后情形,却是清楚的。



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乐僔和尚于敦煌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开凿禅窟,由此开始莫高窟的千年营造。早期洞窟中,交脚弥勒菩萨安坐中国式的宫阙之内,伏羲、女娲与摩醯首罗天共处一室;追溯起来,来自于犍陀罗、秣菟罗的佛像,则是希腊化的影响。几大文明的交流不仅于此。在莫高窟开窟造像的鼎盛时期,禅宗已流行中国;源出恒河的,完全成为东亚的底色之一。时至今日,中国的思想文化语言习俗,很难区分哪些是商周以来的先王之道,哪些是的言传身教,哪些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创造。



河西走廊是古代亚洲最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之一。交流,不完全是在和平的忏经念佛声中完成的,有时也伴随战争。乌孙、月氏、匈奴、汉、氐、羌、鲜卑、柔然、、吐谷浑、吐蕃、回鹘、党项、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多个民族,离开故土远走他乡有之,分化融合有之,短暂占领又退回原地有之,彻底消失者有之。如果想到更早出河西走廊向东、向南迁徙的各个民族,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们在河西走廊共同出演了一部伟大的历史正剧。



【具体行程】

Day1

麦积山石窟

仙人崖石窟

伏羲庙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






麦积山有三座七佛阁,“上七佛阁”是其中最宏伟的。在上七佛阁的壁画中,飞天有着非常独特的样貌,她们的脸部和肌体部分是薄薄一层细泥,被专家成为“薄肉塑”飞天。这种运用雕塑和绘画、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立体壁画,在我国古代壁画中极为罕见。



视频丨纪录片《麦积山石窟》


仙人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南23公里朱家后川。群峰中幽谷长约3公里。分东、西、南庵及燃灯阁、献珠山、宝盖山等部分。东、西庵建在簸箕形岩穴中,西庵岩穴长90米,深10余米,建殿阁14座。东庵岩穴长70米,深8米,内建罗汉堂(水莲寺)。南庵有一尊高约3米的摩崖造像,仅存头部、脚部及水波莲座,为宋代精品。四周原有千佛影塑,现仅存7尊,为北魏遗物。





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



Day2

胡氏民居

天水市博物馆

甘肃博物馆


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属明代民居古建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




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已有395年和388年的历史。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 结构形制、屋顶脊饰、 砖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Day3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石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一说,开窟年代应早于此),现存窟龛主要集中在下寺沟西岸南北长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佛爷台、洞沟、上寺等处也有零星窟龛分布。现存窟龛216个,其中下寺附近有184个。遗存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躯,壁画1000余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墨书或刻石纪年铭文6处。



Day4

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四年(西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庞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武威文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与规模宏大的曲阜孔庙相比,武威文庙就显得略小而精致。武威文庙素有“陇右学官之冠”的美誉,据传最早建于前凉或西夏时期,碑宰复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原由文昌宫、孔庙和儒学院三组建筑构成,现存文物4.4万多件。文庙内最吸引视线的是44块主题不一的牌匾和结满红色绳结的状元桥。



Day5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处的中路乡灯山村,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喻为"石窟鼻祖"。




乾隆《武威县志》:"大佛寺,城东南一百里,有石佛像,高九丈,贯楼九层,又名广善寺。"这在《法苑珠林》等经籍中都有记载。石窟造像别具一格,或石雕或泥塑,其规模宏伟壮观,精美绝伦,千姿百态,可与敦煌莫高窟媲美;大佛含笑,高30米,右手指向磨脐山,雍容典雅,庄严肃穆,有气吞烟霞,挥斥乾坤之势。据有关史料记载:此石窟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至439年之间开凿的。天梯山石窟是在天然洞穴的基础上创凿的,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



Day6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现编第八窟(马蹄殿)窟内马蹄迹印而得名。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七个部分,现存窟龛70余个。各窟群均开凿在马蹄山谷或近水的红沙岩崖壁上,间距2--7公里,各部分有2--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竖向,最高的“三十三天”达5层。 





马蹄寺石窟是一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体,建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居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它包括七个小石窟群,共有70多处窟龛,民间传说格萨尔王的天马在此饮水时,在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个马蹄印迹,寺院由此而得名。



Day7

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





嘉峪关是长城上的最大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但嘉峪关初建时不过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 500平方米。而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 500余平方米,比原来的大数倍。它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关城周长733米,就中内城周长640米,面积为原先的大小。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





关城正中有一官井,旧有亭,今已废。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外城比内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门顶原有城楼,与东西二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1924年城楼被毁。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关城曾多次维修加固,至今保存完好



Day8

东千佛洞

榆林窟

锁阳城遗址

破城子遗址


东千佛洞为敦煌石窟群之一,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东岩三窟,西岩五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壁画分布四壁,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变画、密宗图像、尊像画、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





壁画以第2窟保存最为完整,艺术风格和内容与榆林窟第2、3、4、29诸窟基本相同,是榆林窟西夏和元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但它又具有一定特点,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



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榆林窟壁画内容和风格与敦煌莫高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称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ay9

莫高窟

成城湾华塔

西千佛洞

敦煌博物馆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地。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一座距今2000余年、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和石窟艺术宝库。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现存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回鹘、西夏、元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





从莫高窟顺大泉河道逆流往南进入山谷,再循泉而东,距莫高窟约四五华里,河道再转向南去,忧在河湾所抱的山冈上,有古代土堡一座,地名为成城湾。古堡方形,现徒存四壁,每面各长约米,以前在堡内曾发现有古代花砖。堡北河岸上有土塔一座。土塔西面临开敞的河谷,长风直入,风化很严重东面有高山阻隔,故东向面保存仍相当完好。塔全由上壑砌成,外表抹泥及浮塑各细部。



成城湾花塔为宋代所建,在大泉河岸边,高近10米,面风口一面风化严重,而背面背风处保存完好,塔全由土砌成,外表抹泥及浮塑各细部其,平面八角形,下部为基台,基台上叠塑须弥座,须弥座的下部都有覆莲,上层须弥座以上有覆莲、联珠及仰莲和圆线,此上又有一层覆莲作塔身的基脚.塔身收分显著,八棱各塑作小八角柱,下有覆莲柱础,上有阑额.柱顶承一斗三升交耍头,各面有人字补间一朵,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散斗上都以替木承檐槫。所有的拱包括人字拱都变形塑作卷草纹。塔身西面为正面,开圆券门,其余三正面砌同大的圆券形假门.都塑有束莲门柱、火焰形门楣、左右升龙捧宝珠等。




此塔总体造型浑厚朴实,具上建筑的性格,与前述慈氏塔的玲珑秀丽适得其反。但
所有泥塑细部都极精美细致,升龙形象生动活泼,卷草形拱很具装饰性,塔顶莲瓣安排
均匀得当,故朴厚中又不失其细腻。




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西而得名,距离敦煌市区约35公里,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藏于巴黎的敦煌遗书记载,西千佛洞的开凿时间应早于敦煌莫高窟,最晚也于莫高窟同一时期。



西千佛洞现存石窟16个(窟、龛22个),其中1-3窟为唐窟,4-8窟为魏窟,16窟为晚唐窟,这9个洞窟保存较好,其它多有坍塌,壁画也剥蚀不清,时代难以确认。一般认为洞窟属北魏至宋代所凿。保存较好的9个石窟中,,座四周凿龛,内塑佛像,四壁多绘贤劫千佛、佛跌坐说法图、佛涅盘像。中心座和四壁的佛像下,绘金刚、力士像。北魏一石窟内南壁西段绘(睐子经)故事,东段绘(劳度叉斗圣变)故事,为莫高窟北魏洞窟所没有的佛本生故事,可填补其空白,有独特价值。其余窟龛的四壁和藻井则很少绘佛本生故事。




敦煌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新馆建成于2011年,建设用地1.6万平方米,呈长方形,东西长129米,南北宽100米,地面二层,建筑高度24米。建筑方案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大师崔恺主持设计,整个建筑外形色调融长城、烽燧及古城堡式建筑等文化符号于一体,美观、庄重、大方。




Day10

玉门关遗址

月牙泉

鸣沙山


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戈壁,是2-3世纪汉王朝设立在河西走廊地区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作为丝绸之路上至今保存最好、类型最完整、规模足够大的关隘遗存,其见证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烽燧制度与长城防御制度,及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玉门关遗址与包括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的汉长城,还有河仓城遗址一起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保障体系,不仅实现了汉长城的防御功能,起到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的目的,同时从客观上保障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的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促进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鸣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鸣沙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



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小湖。鸣沙山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






报名费用




报名方式


微信:qq190418039

微信公众号:一次ONCE





往期精彩内容:


【活动招募】晋北访古,一眼千年

【活动招募】去看第一国宝——佛光寺

【活动招募】到山西去看古中国

【活动招募】我们知道历史,却不知道真相

【私人订制】晋北游学——到山西去看古中国

【私人订制】到山西去看古中国,一次走遍1600年

【活动招募】探寻河西,逐梦敦煌




2016年,我们开启了公众号“一次ONCE”,想和大家一起发现世界,探索世界,找到能丈量地球属于自己的尺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