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装饰画价格联盟

史论 | 聊聊五代十国时期的色彩文化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章 | No.513 | 期数
              

编者按 | Editor's Note
                

         中国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当代国内艺术、设计、色彩等领域深受强调色彩科学认知的西方色彩学说、方法等的影响,而对于注重于色彩精神作用的中华色彩文化的观念、成果等知之甚少。中国色彩事业若想在世界色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地研究、推介、传承和运用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色彩文化,就成为是中国色彩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色彩学术研究机构,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心官方公众号(BIFTcolor)将一如既往地对此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应用成果、专业活动等予以及时报道,推动国内传统色彩文化的发展。本文作者从自身学术研究的视角对我国“五代十国”时代在绘画、服装等方面呈现的色彩等进行了探讨与综述。

正文 | Article 

        在“五代十国”时期,虽处于分裂割据时期,但统治体制基本沿袭了唐制,服饰色彩的使用规定也与唐朝时期大体类同并有所变化。如历史文献《资治通鉴》《后晋纪》记载:“公服常服亦沿用唐制……后晋天福四年正旦朝会,皇帝冠乌纱巾,服赭黄袍。,皇权的意念在继续延续和发展。宋朝小说《幙府燕闲录》记载:“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潜位之主,各创新样,或翘上而反折于下,或如团扇、蕉叶之状,合抱于前。”《辽史仪卫志—舆服》记载:“而祭服皆青,朝服皆绛,常服用宇文制,以紫、绯、绿、碧分品秩。五代颇以常服代朝服。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後,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从上述文献、小说记载较为清楚地说明“五代十国时期”官服色彩等级制度。

        黄色是帝皇的专用色,而紫、绯、绿、碧等色彩是官员的服饰色彩。南唐朝大臣韩熙载在江南织造轻纱帽,称为“韩君轻格”。这种轻纱帽频频出现在五代著名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大作《韩熙载夜宴图》之中。这幅画卷生动地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朝廷官场中的现实生活与色彩,展现了南唐时期官僚生活的夜宴场景。如图中的人物带着黑色“韩君轻格”,配深、浅色的官服;而贵妇人身着红、绿、青等色的襦裙,色彩绚丽相互穿插,并运用黑、白色起到调和增强对比的作用。整个画面用色不多,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服饰简洁严整,非常洒脱。歌姬们身着各色冷暖的粉色系列窄袖襦裙,沉醉在迷人的声乐之中(图1至图4)。

图1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2 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3 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4 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后唐同光年间,流行一种名为“拂拂娇”裙子。传说后唐帝王看见晚霞云彩可爱,下诏书,命染坊染色如彩霞般色彩的丝绸,分赐于宫中嫔妃。后来成为民间争相流行的彩裙。宋朝文人陶谷的《清异录.衣服门》中有记载:“同光年,上因暇日晚霽,登兴平阁,见霞彩可人,命染院作霞样纱,作千摺裙,分赐宫嬪。是后民间尚之,竞为彩裙,号拂拂娇。”五代时期,妇女在发饰上也追求时尚,如后蜀国孟昶末年,妇人发型追求“高髻”发饰,名为“朝天髻”。这种发型在五代时期莫高窟壁画的供养人中就有梳“高髻”的发饰(图5),山西太原晋祠泥塑,也有梳的朝天髻的彩绘泥塑像(图6)。南唐国后主李煜的发妻昭惠后周娥皇,也非常喜欢梳高髻,饰首翘鬓朵。

        史书上有记载,称南唐国昭惠后“有国色”,不但有才华,人还长得美。喜穿碧色衣服,尤其喜欢一种叫“天水碧”的颜色。南宋时期文学家陆游在《南唐书》中有记载:“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之妆,人皆效之”。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也写道:“南唐国主李煜时,宫女收露水染碧,织成衣服颜色特别鲜明,成为天水碧”。上述文献说明五代十国时期在服饰色彩方面有其特有的风格,服饰渐趋淡雅、俏丽方面发展。

        公元960年,在后唐朝京城汴梁东北20公里的陈桥发生哗变,将士们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历史称为发“陈桥兵变”。古代成语“”的典故就是出自“陈桥兵变”。历史文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充分说明自从汉武帝承“土德”,;崇尚黄色,突出“黄色”象征皇权的地位;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直至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朝的赵匡胤即宋朝皇帝宋太祖“”,“黄色”、,已经深深扎根于帝王统治阶级的心灵之中。赵匡胤登基后,改元建隆,国号“宋”,即北宋朝。 经过多年的平乱战争,直至公元979年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图5 五代莫高窟61窟回鹘公主供养“高髻”的发型  

 图6 五代梳“朝天髻”妇女(山西晋祠)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处于大分裂、大动荡的不稳定社会生活。但是处于西北地区的敦煌还是一片和睦安宁的生活景象。五代时期的洞窟大多是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现存的洞窟54个。从晚唐到五代期间,世族豪门先后修建了一些大窟,供养人画像在这个时期出现较多,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制作和壁画技法基本沿袭晚唐的风格。例如,第61窟于闻公主供养图(图7),色彩延续唐朝的风格,略有变化,色彩搭配比较明快,大面积的石绿与红、土黄、褐色形成对比,公主黑色“高髻”给予整个画面起到统一调和的作用。

        此外,自隋唐时期起,随着文化的传播,密宗也随之深入内地。五代时期莫高窟壁画中出了许多密宗菩萨、明王说法图。“密宗的内容与中国传统的道术、儒术和民间巫术有许多相通的,它在中国的流传,带有强烈的本地色彩。”例如,第36窟的梵天与天女(图8),榆林第19窟文殊变之伎乐(图9)和莫高窟146窟外道女(图10)。这些洞窟壁画的色彩都以石绿色为主色调,与红、土黄、棕色、蓝色作整体或局部的色彩对比,黑色和深棕色作为调和色处理。色调总体给予明快的色彩视觉。由于受到割据、,壁画艺术出现缺少个性特点,带有程式化趋势,但色彩的运用却格外鲜艳明亮,说明人们希望早日结束社会分裂的局面,渴望安定的大统一。

 图7  莫高窟壁第61窟 于闻公主供养图     

图8  莫高窟壁36窟 梵天与天女(五代)                                         

  图9 莫高窟榆林19窟 文殊变之伎乐(五代)

图10莫高窟146窟 外道女(五代)   

       五代时期的中国传统绘画水平有突破性的发展,山水画有荆浩、关同、董源和巨然四大名家。荆浩、关同是北方人,以水墨作为绘画的表现手法,善于描绘崇山峻岭的北国风光。荆浩认真总结唐朝时期山水画家的检验和成就,取其之长,为我所用。他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荣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董源和巨然是南唐人,则善于表现拥翠浮风的江南景色,也是以水墨为表现的主要手段。董源和巨然两人是五代至北宋期间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在花鸟画上形成最早的两大主要流派:徐熙的“没骨画法” 和黄荃的“勾勒画法”。徐熙在绘画中运用粗笔浓墨,简洁描绘枝叶萼蕊,适量地运用色彩;给予色不碍墨,不掩笔迹的色彩视觉,人称"落墨花"。黄荃的作品多数是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勾勒精细,画花浓丽工致,似乎看不见笔迹,以后称为“工笔画”。因此在中国绘画史有“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评说,” 成为以后中国传统花鸟画发展成为“写意” 和“工笔”两大派别的基础(图11至图14)。            

图11 五代南唐徐熙豆荚蜻蜓图   

 图12五代南唐徐熙梅花双鹤图      

图13 五代黄荃扇面画苹婆山鸟(工笔画)

图14 五代黄荃《溪芦野鸭图》(工笔画)  

作者 | Article Source | 简介

        周钧先生曾任江苏镇江市纺织工业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江苏省流行色协会常务理事、,美国色彩协会中国代理、中国流行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专业顾问等 , 长期从事传统色彩、流行色彩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等。曾经在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出版《中国色彩语言》(英文)一书等论著。

推荐 |Recommend Article| 文章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文章

Top01 | 盘点2017年色彩十大事件 |Article

Top02|《流行色与设计》|Article

Top03|紫外光色能够成为2018年春代表色|Article

Top04|崔唯教授2017年瑞士色彩行|Article

Top 05|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心简介|Article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