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装饰画价格联盟

2017年中国石化新闻获奖摄影作品选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中国石化报

图片说明:

连日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巴丹吉林沙漠气温高达50摄氏度。为了地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中国石化重点预探井拐3井早日开钻,参加钻前施工的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三公司钻前大队职工冒着高温精心施工,确保井场道路如期完工。目前,拐3井井场基础混凝土预制全部完工。

图1:7月9日,职工在井场现场精心测量。图2:工作间隙,职工在简易的凉棚下小憩。图3:职工将头和面部包裹严实,防止晒伤。马洪山 摄

专家点评:

马洪山的组照《沙漠腹地修井场》讲述的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气温高达40、50摄氏度环境里中原石油职工战高温的施工场面。作者巧妙的运用特写手法,用一张“蒙面”的肖像+墨镜反光,既表现出现场环境的艰苦,同时又提升了作品的传播力度和信息量。


图片说明:

地球物理华东分公司645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顺中三维项目施工,由于距离遥远,手机不能打电话、发短信。该队安装3个卫星微波站,接通3部卫星电话,让800多名员工每天能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缓解了员工的思乡之苦。吴奇杰 摄  张 英 文

专家点评:

吴奇杰拍摄的《大漠亲情一线牵》则通过地球物理华东分公司645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安装3个卫星电话,让800多名员工每天给家人电话报平安的细节,展示出企业管理者善待员工、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


图片说明:

8月10日凌晨,经过304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安庆石化公用工程部严控安全风险,通过人工开挖、紧急调12台潜水泵抽水、在基坑周围打桩防护等措施,克服了作业空间狭小,大型机械无法作业、爆管、塌方等困难,完成了对炼油老区一套循环水装置管线泄漏点封堵作业。

图为作业人员进行封堵作业。汪声君 摄

专家点评:

汪声君拍摄的《304小时奋战消除管线泄漏隐患》通过现场的人工开挖、克服作业空间狭小对炼油老区循环水装置管线泄漏点封堵作业的场景讲述故事。抓拍时的心理距离近、画面感觉好、一图胜千言。


图片说明:

刚刚获得仪征化纤公司“最美青工”称号的水务中心给排水工艺副主任师刘媛媛,是一个8岁女儿和5岁儿子的母亲。一般人忙事业就顾不了家,但她把厂里家里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位80后母亲是如何做到的呢?    工作11年来,刘媛媛一心扑在给排水工作上,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组织工艺优化,实施现场改造,严把所有排放指标,确保公司多年来外排水质持续稳定达标,还获得了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每天下班回到家里的媛媛,最开心的是与一对心爱小宝贝在一起。由于丈夫在甘肃的核工业华兴公司项目工作,因而媛媛与孩子以及公婆住在一起。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媛媛来讲,既要做好母亲,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孩子;又要做好儿媳,孝敬公婆,全家和睦相处。

每次与丈夫视频通话,是她和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丈夫不在家,好多事情要她自己动手。孩子的课桌、书柜和婆婆的储物柜,都是她网上买来自己安装的。才上二年级的女儿评价妈妈:“辅导功课时,她是‘虎妈妈’;一起玩耍时,她是‘羊妈妈’。” 

有儿有女,媛媛是让人羡慕的好妈妈。但好妈妈的背后,她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始终在忙碌中幸福快乐着。

 图1:刘媛媛认真核对排放数据。图2:吃西瓜,欢乐多。图3:在外排水现场认真巡查。

专家点评:

刘玉福拍摄的《“最美青工”vs“好妈妈”》是刚刚获得仪征化纤公司“最美青工”称号的水务中心给排水工艺副主任师刘媛媛和她的8岁女儿和5岁儿子的故事。画面温馨,视觉品味高,传递出了一种强烈的“赞美劳动、讴歌劳动者”的创作情怀。


图片说明:

8月1日17:40,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勘探312轮在南海水域成功营救越南籍遇险落水渔民1名,并连夜驶往三亚锚地,于第二天18:50与海事部门进行交接,随后返回工区作业。近年来,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多次参与海上营救,先后成功营救遇险人员30余名,受到海事部门高度赞扬。

图1:将落水人员交给中国海事部门。图2:勘探队员给落水人员扔下救生圈。图3:勘探队员给落水人员拿出厚厚的毛毯取暖。图4:落水人员上岸后吃上热乎乎的方便面。韩 超 摄 雷 雳 王子泉 文

专家点评:

韩超拍摄的《石化勘探船营救外籍落水人员》表现的是企业融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和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勘探312轮在南海水域成功营救1名越南籍遇险落水渔民,并连夜驶往三亚锚地,于第二天18:50与海事部门进行交接,随后返回工区作业的故事,题材新颖,瞬间准确,读后让人眼前一亮。


专家点评:

刘铁拍摄的组照《为患白血病妈妈提供造血干细胞》,作品讲述的是14岁的高明杰离开东营孤岛小镇,来到北京航天中心医院,为患白血病的妈妈提供造血干细胞的事迹。故事感人,催人泪下。版面上,编辑突出运用了一幅孩子隔着玻璃的眼神,让读者过目不忘。


专家点评:

胡庆明、谭伟春的组照《走出去才有活路》则深层次记载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六面红旗”的老标杆“金牌队”安装四队的故事。细节真实,情景感人,深受启发。版面上,对一幅以深色调为主的照片所做的大幅处理,提升了版面的冲击力,进而让一个比较枯燥或者说因事件性比较弱难以表现的选题增大了强烈的传播力度。


点评专家  于文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5、6届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长江韬奋奖、中国摄影记者《金眼奖》(连续3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选自石化新闻客户端APP

责任编辑 王贵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