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装饰画价格联盟

微访谈 | 《区县直通车》专访贴金传统手工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阚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贴金技艺是一种融合古建筑、雕刻、彩绘、文化等诸多艺术的传统手工技艺,自古在皇宫寺院盛行,不流传于民间。贴金传统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是一个人称“沈和尚”的人。他并不是真的和尚,而是曾经在寺院里从事贴金彩绘工作。他带着从五台山寺庙内习得的一身贴金技艺,从山西辗转至沧州后,落脚于天津。在文人荟萃、商贾云集的名城之中,有许多人对家中工艺品有着贴近的需求,贴金技艺得以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发展。


沈和尚的长子沈殿生刻苦钻研,不仅继承了在铜造像上的贴金技艺,而且在修补技能上也颇有建树。机缘巧合之下传给了外甥女婿阚文福,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于工艺品贴近的需求逐渐增多,贴金技艺重换活力。贴金技艺家族传承至今四代,其独特之处在于平、实、光、久。经过了百年淘洗,贴金传统手工技艺在第四代传承人阚喆的精心呵护下,传承发展。


9月23日,《区县直通车》邀请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贴金传统手工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阚喆走进直播间,以下为部分文字访谈实录:



主持人:倾听古老故事、触摸真实情感、领略自然风景、感受淳朴民风。欢迎大家收听《区县直通车》,我是灏桢。今天我们的《区县直通车》要为大家介绍的非遗项目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贴金传统手工技艺。


贴金技艺是我国流传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不仅能使宫殿、寺庙、木雕、泥塑佛像装饰得华丽、精致,而且对于文化传承起了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其工艺流程也要涉及多道复杂工序,使用材料以纯金、纯银为主,作品本身及其所包含的技艺具有经济、文化、历史等多重价值。今天的节目,就邀请到贴金传统手工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阚喆做客直播间,为我们讲述贴金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故事。阚老师,欢迎您!


阚喆: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贴金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阚喆。



主持人:阚老师,您的工作会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这样,您用较为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传统的贴金技艺呀?


阚喆:实际上,贴金技艺就是以金箔作为原料,金箔是真金经十几道特别技术锤打而成,具有薄如蝉翼、软似绸缎、轻若鸿毛的特色。金箔能够贴成润滑的外表,也能够加工成精美的图画。很多皇宫寺庙的雕梁、塑像选用贴金,光彩夺目,富丽堂皇。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一层层薄薄的金箔装饰下,本就厚重、庄重的雕梁、塑像更多了一种富丽堂皇的美感。其实我们很好奇的是,金箔又轻又薄,我们轻轻吹一口气就可以把它“吹跑”,那贴的时候会不会难度很大啊?


阚喆:原先传承下来的有的是用竹镊子,到后来逐步地改进,现在像我们干活干久了,手底下有点跟了,就可以直接拿手操作了。再早还有用鹅毛的笔,往需要贴金的器物上带金箔纸。有一点需要注意,手是不能直接接触金箔的,接触到以后金箔就容易碎。我们平时在贴的时候,也是用手和金箔的夹层纸相接触。



主持人:贴金传统手工技艺在今年五月份被正式审批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相信这对您来说既是一种鼓励,更意味着一份责任。谈谈感受?


阚喆:咱们国家现在对传统文化特别关注,鼓励传统技艺要发扬光大,这也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信心。以后像我们这些手艺人,一定担负好传承的重任,只要是社会需要,我们一定会倾尽全力。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最初贴金技艺只是在皇宫、寺院盛行,并不流传于民间。那么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入民间的呢?后来又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传入天津的?


阚喆:过去,贴金技艺只在皇宫、寺院盛行。因为当时民间并没有黄金流通,除非是达官贵人家。通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搞活以后,金箔才正式在民间流通开来。


再早的时候,由于战乱,一些手艺人在寺院里生存不下去了,就流落到民间。在民间,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有限,老百姓都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把这项技艺传给了下一代。我就是从我的上辈人口中知道的这项技艺。


此门技艺原本传承不在民间,这一支技艺的源头可查是在清朝中叶的山西五台山。当时,有一位人称“沈和尚”的人流落到了山东一带,又从山东辗转到了天津,最终在天津扎根。这个“沈和尚”本不是和尚,他就把这项技艺传给了他的下一代。我父亲年轻时候也是爱“鼓捣”小玩意儿,偶然间在说闲话的时候,从我舅爷口中得知了贴金这项技艺。我父亲那阵儿也没见过贴金,舅爷就说他会。但是,当时由于条件有限,我舅爷就用过去人们抽烟剩下的烟盒里面的锡箔纸给我父亲演示的。


从那以后,我父亲就把这门手艺记下来了。到了我这一代,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偶然的机会看到人家的牌匾上有一层亮亮的东西,我一打听原来还有贴金技艺。我就问我父亲,“现在还有人会贴吗”?我父亲就说,“我会啊”。我说,“您别吹牛了,我都是第一次听说,您怎么还会这个”?我父亲马上就给我演示,也是拿锡箔纸给我做的示范,我才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原来贴金以后是这种效果。



主持人: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传统贴金技艺的历史渊源吧?这项技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呢?


阚喆:贴金技艺,可考历史一千二百余年。据史料记载,唐朝末期,金这一金属元素就被提炼出来了。相传到宋朝,就开始有金箔了。贴金技艺逐渐发展成熟,在盛世时,贴金主要以好的装潢状态呈现。比如说,皇宫或者达官贵人家中,把一些佛像以及喜爱的工艺品进行贴金装饰,提高其观赏价值。在最鼎盛时期,贴金技艺十分盛行。这项技艺真正在民间普及,还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搞活以后。



主持人:其实,每项技艺都离不开传承。前边介绍了,您是第四代传承人,在您的前边还有三代人的传承,您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前三代传承人都是什么人,在这三代传承人的传承过程中,传统贴金技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阚喆:我也是听父亲说过,第一代传承人姓沈。他先是在寺院里工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义工的角色。但是他并没有出家,就常年在寺院里从事贴金和彩绘工作。他也是跟寺院里的和尚学的这门技艺。后来由于战乱,这位沈姓传承人就在寺院里生活不下去了。流落到了山东一带,可生活依然比较窘迫。后来辗转来到天津,扎根于此。


等年迈以后,他就把这项技艺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叫沈殿生,跟我们家算是远房亲戚,我喊他表舅爷,这是第二代传承人。我表舅爷也没有孩子,一直是我父亲在身旁照顾他。他俩当时都喜欢“鼓捣”小玩意儿,偶然间提起了贴金。当时也是没有条件,我舅爷就用过去人们抽烟剩下的烟盒里面的锡箔纸给我父亲演示的。虽然一直没有地方用,但是我父亲总算把这项技艺记下来了,至少没有把它丢弃。



主持人:那顺理成章,父亲后来就把这项技艺传给了您?


阚喆:也不算是。由于我当时下岗了,之后再创业,不管做什么也不是特别顺利。后来,由于我也喜欢画画,就爱研究工艺品这类的东西。偶然间,我就想到要是会贴金这门手艺应该挺好。我有一次在家跟我父亲提起贴金了,我父亲就说,“我会啊”。我就很纳闷,“:我也没见过您贴金呐”。后来,他就给我演示,用尽可能有亮光,接近金箔的纸给我示范贴金的步骤。贴出来的效果跟银一样,我一看贴得挺好。父亲就说,“遗憾的就是咱没有金箔”。我说有啊,因为那阵儿已经允许黄金买卖了,在南京金箔厂就能往外卖金箔了。我就拖朋友买了一些金箔回来,父亲很激动,因为他也是第一次真正用金箔贴金呐。


虽然,当时的技术不及现在,但是我总算是知道了什么是贴金,我也就把这门手艺记在心里了。但是,那阵儿还没想过要靠这门手艺养家呢,只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到2000年左右,我想如果要会一门手艺,是不是我的生活就会稳定一些,立马我就想到了贴金。然后马上我就开始干,把我父亲原先告诉我的步骤我一点一点地回忆起来了。买了一些金箔回来,反复做实验。



主持人:那专门从事贴金技艺以后,起初顺利吗?


阚喆:也并不那么顺利,也是经过了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因为在过去传承的时候,只是用老工艺,现在贴金的那种富丽堂皇的效果出不来。原先贴金之前的底子是传统大漆,现在是化学漆。我在做实验的时候,也是由于条件有限,这些东西都不具备,我就一点点去摸索。几年间,总是在改进中。练习了得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才有了现在的技艺。



主持人:在这过程中,有没有想过放弃,是什么信念让您选择坚持下来了?


阚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肯定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做到做不下去的时候,甚至想过还不如做生意省事儿呢。可是,到了真正稳定的时候,我就觉得还是会一门手艺比较靠谱。后来岁数也逐渐大了,思想也成熟了,思考问题和年轻时候也不一样了,主要以稳定为主,我就管制我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发展到现在,我做的东西得达到几个要求:平、实、光、久。但最主要是一个“润”,贴完金了作品表面不能干乎乎的。说到底,贴金最后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感觉,金箔贴上去之后,远远望去,就像物体的表面汪着水。这些年,我经常带着我的作品参加一些展示交流活动,基本上我带过去的小件作品都有市民买走收藏。


整理


做底子


贴金


彩绘


成品



主持人:所以说从事任何事情,如果想成功,投资和付出都是必须的。后来,很欣喜的是,您的手艺很快得到了业内的认可。阚老师,我想了解一下贴金技艺都可以运用在什么材质,或者什么物件、建筑之上?


阚喆:贴金技艺的用途相当广泛,像竹、木、树脂、塑料、纸等材质都可以。具体到一个物件,像平常手里把玩的一个东西,上面也可以贴金。还有扇面上、绘画的宣纸上都可以贴。还有一些大型的装潢装饰等等。


过去故宫的匾额上,大殿的雕梁画柱都有贴金工艺。但贴金又不是一项单一的技艺,它往往是和彩绘搭配在一起的。想做到“润”,就必须下功夫。贴金并不是把金箔平整地贴在物体上就算完事。比如贴三层金时,要能把下层金子的色泽也透到上面来,让贴金后的物体呈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的厚重感。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只是一个柔软的毛刷。这是一个功夫活儿,急不得,躁不得,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


几年前娘娘宫翻修的时候,我负责其中一个大殿外檐所有的彩绘和贴金工作,参照故宫的工艺,修旧如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动。没想到,一次就通过了验收。另外,葛沽宝辇老会也曾请我为他们出会时使用的宝辇进行彩绘和贴金。所以,很多时候贴金是和彩绘同时进行的,手艺人要同时掌握这两门技艺,缺一不可。



主持人:从事贴金,很多时候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但是大多数时候,客户都只是给出一种感觉,比如“漂亮的”“美的”。那么在您心理什么才是漂亮?有没有对美的标准?


阚喆:好多客户都是这样。一般情况下,我遇到这样的客户,尤其他就给你一个光秃秃的实物,我就得对这个物件进行设计了。这相对来说有点难度,关键在平时读的书,看的美学作品多不多。然后在实际操作阶段,要花费一些功夫在设计思路上,等真正做起来就好做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里面涉及到的工序还是相当复杂的。要不您再详细地给大伙儿介绍介绍贴金的工艺流程吧,一共多少道工序?


阚喆:基本上在十三道左右,涉及到修补、整形、抛光、打底、贴金、阴干、着色、整理等等。一般作品都是先从整形开始,先打磨要贴金部分,把上面的杂质全部去掉。比如木质工件需要喷,刷一遍底漆,等底漆干了以后再打磨才可以贴金。要是墙面贴金,贴之前把墙体打磨平整光滑就可以了。


贴金实际上操作起来也是可以出好几种效果的。现在一张金箔通过运用不同手段,我可以让它显现出五种不同的色彩。有时候需要出来偏红一些的颜色,增加物件的年代感。还有需要显现特别金黄的颜色,就追求那种富丽堂皇的极致感觉。 实际上,金是一种分子特别活跃的金属,它的活跃性是最强的。这也是后来在工作中,我逐渐摸索出来的。


主持人:您觉得贴金工艺最独特之处在于哪?怎么才叫贴得好?


阚喆:独特之处就在于,这件工艺品出来得平、实、光、久。平,就是平滑,没有接口、没有缝;实是不起鼓、不开裂;光是光滑圆润、色不贼、不暗;久是久不变色、久不开裂、久不脱落。现在人们生活也好了,需要的是一些点缀性的美。大面积的贴金并不是特别好看。



主持人:现今社会,对传统技艺的延续和传承是我们需要下大力度关注的问题。贴金传统手工技艺也是靠祖辈口头传承发展至今的。有没有遇到一些瓶颈?比如说传承人的接续问题?亦或者社会认可度的问题?


阚喆:现在社会认可度倒是挺高的,关键就是传承人的问题。我也有孩子,他倒是可以帮一些忙,但我就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都觉得手艺活赚钱太慢,有时候塌不下心来,外界诱惑也多。所以,传承人的物色需要下点功夫。将来,如果有年轻人愿意跟我学,我肯定愿意把我整套的技艺经验都传授下去。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给谁都一样,只要是能传下去,孩子们可以靠着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这就行了。



主持人:下一步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您有什么打算吗?


阚喆:今后,在社会上多多做一些创作的工作,多出新作品。再有,就是继续物色传承人。会的人越多,大家想法就越多,这项技艺发展得就越好。还有就是恢复老作品、实施大雕像的贴金,借助内外部力量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将口口相传落实到文字上。



主持人:有没有考虑过怎么将自己传承的这项技艺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阚喆:下一步我也打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比如说多出一些旅游饰品、纪念品等等。贴金工艺以后会越来越普及。



主持人:好,听众朋友,我们相信在相关部门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贴金传统手工技艺必将沐浴新时代的春雨,大放异彩。感谢阚喆老师、做客直播间,也谢谢听众朋友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阚喆:再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