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装饰画价格联盟

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伦勃朗自画像》1669年绘制,

也是伦勃朗过世的那一年,面容看来比其他自画像苍老许多,

收藏于英国伦敦的国家美术馆


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荷兰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荷兰语读音:[ˈrɛmbrɑnt ˈɦɑrmə(n)soːn vɑn ˈrɛin]  聆听;1606.07.15-1669.10.04)是欧洲巴洛克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主要人物,被称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他排名第九,次于第八的安妮·法兰克。他所处的年代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荷兰的科学艺术与商贸成就达到顶峰。


《伦勃朗自画像》1652年在维也纳的自画像,布面油画,收藏于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


伦勃朗年少成名,惟半生潦倒。其作品在他在世时即享有盛名,几乎当时所有重要的荷兰画家都出自他的门下。伦勃朗的顶峰之作当属肖像画包括自画像以及取自内容的绘画。他的一系列自画像如同一部独一无二的自传,画家的自我审视真诚而不矫饰。

在油画和版画创作中,伦勃朗展现了他对古典意象的完美把握,同时加入了他自身的经验和观察。比如场景的绘画中,同时体现了他对文本的理解,对古典构图的运用,以及他对阿姆斯特丹犹太族群的观察。正由于这种感同身受的力量,他被称为“文明的先知”。伦勃朗的著名画作有《夜巡》、《月亮与狩猎女神》、《犹太新娘》及《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等。


《夜巡》


在伦勃朗的作品中,明暗对照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着重捕捉光线和阴影的绘画技术让人物栩栩如生。与同时代的画家不同,伦勃朗表现的并非是人物的美貌或财富,而是经过深刻洞察后的人性与内在心理。写实的呈现方式,毫不掩饰时间与岁月在模特身上留下的印记是伦勃朗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作品题材多样,从经典的历史场景,故事传说到日常生活场景与人像。他的两任妻子,莎斯姬亚·伦勃朗与斯托芬,经常成为他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原型。


《亚里士多德和荷马石膏半身像》


2009年2月27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水星上33.2°S, 271.8°W的大撞击坑命名为伦勃朗撞击坑。

 

 

生平

 

伦勃朗于1606年7月15日生在荷兰共和国时期的莱顿。他是家中第八个孩子,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育有十个孩子。宽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条件让他在家乡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10岁到14岁期间,他进入了管制严格的拉丁文学校就读,并接受了最初的美术教育,并于14岁进莱顿大学并主修哲学,不过他很快就放弃了在哲学方向发展的道路。 


《在以马忤斯的晚餐》


1621年,伦勃朗决定全身心投入于绘画并在一个当地画家Jacob van Swanenburgh的画室中做学徒。1624年,他获得了在荷兰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彼得·拉斯特曼于阿姆斯特丹的画室中当学徒的机会并在拉斯曼手下工作了六个月。彼时,他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与同门好友扬·列文斯一起在自己的家乡莱顿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


《从十字架上降下》


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1650年代后,他的画更为宽阔有力,利用叠色使画面更加有立体感。 从1640年代开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就作画较少,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扮作败家子的伦勃朗和萨斯基亚》


1642年伦勃朗创作《夜巡》,也是他生涯的转折点之一。《夜巡》是阿姆斯特丹射击协会的一群人合资请伦勃朗绘制的。伦勃朗在这些志愿民兵的群像构图上,未依照当时军人需依身份及军衔排列的不成文规定[10],因此造成民兵不满,要求重画,但伦勃朗没有答应,因此告上法庭,伦勃朗因此受到许多的攻击及疏远。


《萨斯基亚扮作的花神》,  布面油画 ,123.5×97.5cm,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伦勃朗和他的妻子莎斯姬亚·伦勃朗生有4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一个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

他和女仆斯托芬住在一起,斯托芬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为此受到教会的谴责为“罪恶的生活”。由于他为了画画经常采购大量的衣物和绘画工具,从不计较财产,所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1669年他在贫病中去世,身边只有女儿陪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


苏珊娜和长老 》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

 

时期和风格


1625 - 1631 莱顿时期,受到彼得·拉斯特曼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作品以小幅,精致为特点。画中人物的服饰与首饰被清晰地描绘出来。主题较多。

1634 - 1636 阿姆斯特丹时期,浓墨重彩的大型油画与人物肖像画成为主流。


《浪子回头》 


1640后,家庭的悲剧让他的绘画风格变得朴素与低沉。绘画的主题由原来旧约故事变成了新约的故事,浮华的风格变为了深沉的情感表达。油画的尺寸也缩小了,充满了阴影与自然的力量。


《沐浴的拔士巴》


1650年代,伦勃朗重新开始进行大型油画创作并且运用丰富的色彩。他重新采用了史诗与题材的作品,只是更加爱表现在一组群像中孤立的人物。

晚年。他绘制了众多的自画像,在自画像中真实的表现了他饱经生活的悲欢离合之后沧桑衰老的面容。

 

自画像


和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丢勒一样,伦勃朗对自画像有着特殊的情感,一生之中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自画像,包括速写、素描、版画和油画等创作手法,每一时期创作的自画像都反映了画家当时的艺术特色,其晚年的自画像和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一样,笔触豪放而概括,形象生动而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年轻的伦勃朗》,绘制于1628年,当时他22岁


《伦勃朗自画像》


门生学徒


《门边的亨德丽吉》(伦勃朗的情妇)


Isaac de Jouderville

Ferdinand Bol

Gerrit Dou

Willem Drost

Govert Flinck

Carel Fabritius

Samuel van Hoogstraten

 

博物馆的收藏


《犹太新娘》


伦勃朗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的画作有《夜巡》、《犹太新娘》等。其他画作收藏在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伦敦的国家美术馆、柏林画廊、德累斯顿的历代大师画廊、纽约市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弗里克收藏、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艺廊、法国的卢浮宫、瑞典国立博物馆、德国的威廉高地宫殿等地。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的家现在是伦勃朗故居纪念馆,收藏他许多的蚀刻版画。


耶利米哀悼的毁灭》 


 


代表作赏析



《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


《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 》

1632年,布面油画,169.5×216.5cm,

海牙毛里茨海斯美术馆 


荷兰原来是尼德兰的一部分。16世纪时,一个富庶的尼德兰,却被当时最封建与落后的专制国家西班牙所统治着。尼德兰人民经过几十年的革命斗争,才使北方诸省首先获得了独立,1609年,成立了荷兰共和国。 荷兰独立后,经济迅速获得发展,在随之而来的思想自由中,产生了新兴的民族美术趣味。美术很快从神话和的狭窄范围中解脱出来,把描绘对象推向更广大的现实生活领域,便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为这一阶级所特有的贪图安乐的观念。

 

在17世纪,荷兰美术中的肖像画成了最繁荣的画种。画家伦勃朗·哈门斯·范·兰即是当时最有影响的肖像画代表。《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是当时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委托伦勃朗画的团体肖像画之一,也是伦勃朗的成名作,作品突破荷兰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的呆板程式,他力求在作品中,以显眼的人体姿态和运动来表达最巨大的内心情感。在构图和人物神态上均处理得逼真而生动,因而受到好评。画家为了使人物形象集中且有主次,画中人物形象又要保持同等地位,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借上解剖学课来刻画每个人的面貌和性格特征。

 

画面上右侧那个主要人物,即是医学博士杜普教授,其余七人也都是真实的人物。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幅富有情节性的肖像画。在画中,画家着重突出了杜普教授。他独坐在一边,面对着七位学者,一边做着解剖一边阐述着人体的结构原理。七位学者:有的情不自禁地凑上前来吃惊而专注地看着教授所示的地方;有的手拿教材默默地思索;有的好象茅塞顿开;有的又好象如梦初醒……这丰富多采的表情,这鲜明的个性,这生动的姿态,在这冰冷、苍白的尸体的反衬下显得异常生动。

 

作为团体肖像画,当时大多数作品也如我们今天习见的团体像照片一样,是平均排列的。而伦勃朗所创作的这幅肖像,则与众不同,他将人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把所有被画者组织在特定的情节之中。这种风格是深深被画者所欢迎的,于是伦勃朗的订件应接不暇了。 尽管如此,但每个被画者的"肖似"必须符合要求。此画作于1632年,其时画家才26岁。伦勃朗的创造性肖像风格已风靡整个阿姆斯特丹。当然,有时也因其中一位被画者未被摆在显著地位而提出抗议。所以,肖像画的收入虽然不少,但常常由于纠纷也不得不重画一幅。

 

我们从这幅画上看到了画家的构思能力:主讲人是著名的杜普医生,他作为主要人物,占有画面的一侧主要位置,其余人物以各自专注神态,有变化地穿插安排在一个有深度的平面上,使每个人物所处的位置互不遮挡,并且不受透视影响,大小基本相同,否则订画人是不接受的。教授在讲述解剖原理与手术实践的方法,显得十分老练的样子,其余的则凝神察看,聆听老师的讲述。光线是从左边射来的,正好落在尸体和所有人物的脸上,使人物的脸部被描绘得更正确传神。这种情节性肖像画不仅反映了荷兰新兴资产阶级对绘画的新要求,也展示出那个时代对于科学的探求精神。 此外,为了满足订画者的愿望,伦勃朗把8个人的姓名写在一张纸上,让画上其中一个人拿在手里,这种蛇足,是不得已的。在那个时代,被画者的姓名能留在画面上是最高要求,画家就作了这种巧妙的处理。不仅如此,画家还在右下角斜放着一本很大的解剖学讲义,这一道具从构图上看,也是艺术家的高妙经营。

 

大概伦勃朗也没有想到,这幅《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不仅使订画者非常满意,而且使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明星。从此,订画者源源不断,伦勃朗也因此由一个普通的平民一跃成了显耀的“贵族”。然而,难得的是,画家并没有为了维持这令人羡慕的“贵族”生活而墨守成规,而是不断地实验、探索,不断地突破自己。

 



《夜巡》


《夜巡》,1642,

布面油画,363×437cm,

藏于阿姆斯特丹荷兰国家博物馆


《夜巡》(荷兰语:De Nachtwacht)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画家伦勃朗的名画。完成于1642年,是荷兰肖像画黄金时代的杰作,现在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馆藏,但一般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展出。此画为伦勃朗受雇于阿姆斯特丹射手连队为其所作的肖像画,伦勃朗一改以往肖像画中人物按照尊卑顺序排列的原则,另辟蹊径作出舞台化的效果。此画所描绘的其实是白天队长与副队长(画面中间两位人物)的景象,因光线昏暗而被误为是描绘夜间。伦勃朗受18个人的委托,酬金1600荷兰金币。最初完成的画中一共有34个角色,其中除去付钱的18人外,还有16个支撑画面结构的“模特”。后来画面受水侵等损害,裁剪后比原画略小。

据说委托人他们不满伦勃朗把自己画得不清楚,所以伦勃朗也因此声誉大跌。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出现的一个小女孩,逻辑上小女孩出现在这幅画中是十分不合时宜的,但伦勃朗的处理使其并不十分突兀,显得十分自然。同时小女孩的色调与后排的暗色调形成了对比,现多认为小女孩是光明与真理的象征。




《刺瞎参孙》

 

《刺瞎参孙》,  1636年,

 235×302cm,

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国立美术馆。


《刺瞎参孙》又名《参孙被弄瞎眼睛》,典出《旧约》:参孙是以色列第七十五代的士师。,成为力大无比的勇士。把火炬绑在狐尾上烧毁敌人的庄稼等,使侵略者非利士人感到束手无策,十分恼火。后得知参孙已娶非利士大利拉为妻,便向大利拉贿赂了一千一百舍客勒,参孙在大利拉百般引诱下,终于向她吐露自己力量的源泉是在他的头发上。大利拉晚上灌醉了参孙,剃掉了他的头发,终被非利士人拿获。非利士人向他横施酷刑,最后又挖去了参孙的双眼。但忽略了的头发过一段时间仍会长出来的。参孙在地窖里关了一段时期后,头发又长出许多。终于在非利士人审询他时,他抱住两根大柱子,摇动房屋,使三千多非利士人与他同归与尽。这里描绘的是参孙在地窖里被非利士人挖去眼睛的一幕。

 

在巴洛克绘画中,最激动人心的为伦勃朗《参孙被弄瞎眼睛》,画中的参孙之妻大利拉,因犯下伤天害理的罪行而惊惶失措,画面只用洞外射进的一束光,照亮这幕虐待事件,强烈的明暗对比,加强了戏剧性气氛:参孙被按倒在地,右边一个兵丁拽住他手腕上的铁铐,左边一个兵丁用刀向他威胁,中间第三个兵丁正伏在参孙的胸前持刀刺向他的眼睛。站在帷幕边的大利拉现出恐惧的样子,似乎想往外逃去。

 

光线从左边射入,照清了参孙的全身与凶手们的轮廓。光明与黑暗是如此鲜明,这一切被画家的色彩强化了。整个画面充满著激越与恐惧的紧张性。

 

 



《犹太新娘》


《犹太新娘》,1666年, 

布面油画 ,121.5x166.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


后世的荷兰伟大画家梵高曾面对伦勃朗的画《犹太新娘》时说:“你知道吗,我只要啃著硬面包在这幅画的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这就是伟大的艺术不朽的魅力。

 

这幅作品的意义和力量旨是表现一种人皆有之的感情:“爱情”!简洁清新的三角构图,完美展示出崇高和深厚的爱情。男主角放在女主角胸前的手,和女主角具深浓情意的手,交于画面中心,也正是作品寓意的核心。

 

伦勃朗用重彩浓笔渲染出美好、亲切、几近虔诚的气氛。两人的手在华服的重彩烘托下,显得真实而质地细腻。手的姿态也充分表现出爱情的语言。男人的左手温柔地按在女子肩头,女子右手轻置于腹部,左手则搭上男子的右手,同时感受生命与爱情的震颤。

 

画中运用两种色调:男子衣服的金黄色以及女子华美的朱红色裙子、橘红色上衣,人物的服装奢华耀眼,让人感受到喜庆的愉悦。这对新人脸上漾著含蓄的幸福笑容,虽然没有深情相望,却掩盖不了透过指间传达的炽烈爱意。整个画面颜料涂得狠厚,主要部分直接用色刀刮抹而成。新娘鲜艳的红裙子上点缀若金色的亮光,与她项上的黄金饰物彼此呼应。那明亮的黄色在红裙的衬托下发出点汁状的亮点。光线似乎不是从外部投射过来,而是直接来自人物身体的内部。他的厚涂法极大地增加了颜色的表现力。

 

伦勃朗最为人所爱的画之一是他所称的《犹太新娘》。这也是一副难懂的画。尽管两个人的容貌各有个性,截然可分,我们却不知道他们是谁,甚至不知道该不该把它看作是一副肖像画。也许主题与《》有关:雅各和拉结,以撒和利百加,还可能是伦勃朗的儿子蒂斯和他年轻的新娘穿着《》人物的服装。17世纪6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年轻人的穿着完全不是这样,但他们也时常穿上化装服,免得画像在几年之后就显得过时,不管这两人是谁,也不管他们在扮演什么故事,他们之间的爱却是含情脉脉、庄严永恒的。爱使人感到光亮、幸福与温暖,在这儿,鲜艳的红黄色衬托在软褐和茶灰的背景上,让爱的情感昭然可见。丝绸的服装用厚厚的色彩涂抹,伦勃朗拿笔杆涂刮湿油彩,这样落在画上的光就从不平的表面向外散射,厚油彩在光照下闪耀。但脸和背景上透明的薄彩层却产生光明的效果,光在画面上跳跃,就好像在精制的丝绸上掠过一般,它渗入空间、渗入柔软透明的罗纱和手脸。光的温柔和恋人们之间的温柔,再加上画家小心翼翼地使用油彩时的温柔手法,就把这两个人变成一部看得见的爱情诗。

 

他们的爱,温暖而宁静,以凡尘俗世的标准评价,好像谁都不是没人,也看不出事业上有多成功,但这种爱仍然令人震撼,令人深深感动。

 

画中情感十分明显,但这幅画是要让人产生一种矛盾之感。我们因为它而愉悦,但同时又会感到难过。我们无法做到画中之美。对于爱的人,我们总是会简单粗暴、生气急躁,而且常常如此;或者我们又会轻叹一声,因为画中那种忠诚、温柔、奉献,很少在我们身边出现。伦勃朗用令人不快的准确笔触,显现出我们的匮乏:在身边的生活和世界中,我们没有这种浑然天成的爱情,甚至连能接近的都没有。

 

比起公众意见来说,爱情更加精准。外界很难发现一个人为什么值得被爱:我们可能很普通,或者也就是个一般人的长相,不怎么出色,但我们也需要成为某个人眼中的西施,得到某颗温柔心灵的抚慰,这种需要无法也不能拒绝。忽略这一点的代价无法估量。

 

 

小结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


《浴女》


直到他去世后的一百年,阿姆斯特丹才惊奇地发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波兰的一些著名画家,自称接受了伦勃朗的艺术濡养。






---END---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